商务会面与接待礼仪
1、商务活动中的礼仪规范与行为技巧
(1)形体礼仪规范
(2)站姿、坐姿、走姿、蹲姿
(3)陪同引导、上下楼梯、进出房门、出入电梯
2、手臂姿势
(1)手势礼仪标准与禁忌
(2)举手示意、挥手告别、递送物品、示意落座、指示方向
(3)手势礼仪的情境运用与演练
3、面部表情与神态
(1)目光接触技巧与运用(注视时间、注视区域、注视禁忌)
(2)头部姿势、眉毛、嘴巴的动作
(3) 微笑的运用
4、商务引见、引导与介绍
(1)问候礼仪、称呼礼仪
(2)介绍礼仪
5、握手与名片礼仪
(1)握手的三大场合
(2)握手时机、握手顺序、握手含义、握手禁忌
(3)中国文化下的握手艺术(不同情境)
(4)取名片、递名片、看名片、放名片、收名片的艺术
(5)看名片的四个要点
礼乐文明的产生
中国古代的“礼”和“乐”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。《礼记·礼运》曰:“夫礼之初,始诸饮食,其燔黍捭豚,汙尊而抔饮,蒉桴而土鼓,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。”其贡献的礼品、击土鼓而作乐,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。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,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“礼”的意识,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。只有到了夏朝,由于“天下为家,各亲其亲”,于是“大人世及以为礼”,“礼义以为纪”,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。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,已难知其详。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,以及《史记·殷本纪》有较多的记载,则已彰彰可考。到了周代,礼制集前代之大成,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。“乐”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,《庄子·天下》说:“黄帝有《咸池》,尧有《大章》,舜有《大韶》,禹有《大夏》,汤有《大濩》。”到了周代,“乐”的内容不断丰富,形成了相应的制度,当时除了代表性的《大武》之外,按《左传》襄公二十九年的记载,周乐有数十种之多。周代还设有专门的机构“春官”规范和管理乐舞,并在春官下设大司乐授“乐”,教国子“乐德”、“乐语”和“乐舞”(《周礼·春官》)。
同意《隐私政策》并允许推荐给更多服务商为您提供服务!